液化石油氣是在煉油廠內,由天然氣或者石油進行加壓降溫液化所得到的一種無色揮發性液體。它極易自燃,當其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了一定的濃度范圍后,它遇到明火就能爆炸。
經由煉油廠所得到的液化石油氣主要組成成分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中的一種或者兩種,而且其還摻雜著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的硫化物雜質。如果要對液化石油氣進行進一步的純化,可以使用醇胺吸收塔將其中的氧硫化碳進行吸收脫除,最后再用堿洗去多余的硫化物。
經由天然氣所得到的液化氣基本不含有烯烴。液化石油氣主要是碳氫化合物所組成的,其主要成分為丙烷、丁烷以及其他的烷烴等。當然,液化石油氣的成分組成也是有標準的,并不是該成分組成的所有物質都可以稱為液化石油氣,只有氣體組成成分丙烷加丁烷百分之比超過百分之六十才可以被稱為液化石油氣。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標準都是一樣的,在國外,他們對于液化石油氣的規定就比較將就,它的定義需要根據季節的變化來對丙烷和丁烷的成分進行調整。但是我國目前的液化石油氣只要是對家庭進行使用,由此便沒有那么多的講究,如果是要將其運用到工業上來,我們就需要對液化石油氣的組成標準制定進一步更加細化的配比規則了 。
用液化石油氣作燃料,由于其熱值高、無煙塵、無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廣泛地進入人們的生活領域。此外,液化石油氣還用于切割金屬,用于農產品的烘烤和工業窯爐的焙燒等。
物理性質:
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丙烷的沸點是-42攝氏度,因此是特別有用的輕便燃料。這就意味著即使溫度很低,丙烷從高壓容器釋放后,也能立刻汽化。因此它是清潔燃料,不需要許多設備使其汽化并與空氣混合。一個簡單噴嘴就足夠了。
丁烷的沸點約為-0.6攝氏度,溫度很低時不會汽化。因此丁烷的用途有限,需與丙烷混和使用,而非單獨使用。
每磅(1磅=0.45公斤)丙烷可以產生21,548BTU(英制熱量單位,1BTU=1055焦耳)的能量,而每磅丁烷可產生21,221BTU。下面是液化石油氣與其他燃料產生的能量對比:
丙烷:21,500BTU/磅
丁烷:21,200BTU/磅
汽油:17,500BTU/磅
煤:10,000BTU/磅
木材:7,000BTU/磅
成分:較多:“丙烷、丁烷”。較少:“乙烯、丙烯、乙烷丁烯”等。
外觀與性狀:無色氣體或黃棕色油狀液體有特殊臭味。
密度:液態液化石油氣580kg/m3,氣態密度為:2.35kg/m3,氣態相對密度:1.686 (即設空氣的密度為1,天液態液化石油氣相對于空氣的密度為1.686)
引燃溫度(℃):426~537
爆炸上限%(V/V):9.5
爆炸下限%(V/V):1.5
燃燒值:45.22~50.23MJ/kg
液化石油氣氣體的密度其單位是以kg/m3表示,它隨著溫度和壓力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因此,在表示液化石油氣氣體的密度時,必須規定溫度和壓力的條件。
液化石油氣液體的密度以單位體積的質量表示,即kg/m3.它的密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溫度上升密度變小,同時體積膨脹。由于液體壓縮性很小,因此壓力對密度的影響也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相對密度由于在液化石油氣的生產/儲存和使用中,同時存在氣態和液態兩種狀態,所以應該了解它的液態相對密度和氣態的相對密度。
液化石油氣的氣態相對密度,是指在同一溫度和同一壓力的條件下,同體積的液化石油氣氣體與空氣的質量比.求液化石油氣氣體各組分相對密度的簡便方法,是用各組分相對密度的簡便方法,是用各組分的相對分子質量與空氣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求得,因為在標準狀態下1mol氣體的體積是相同的。
化學性質:
是由碳氫化合物所組成,主要成分為丙烷、丁烷以及其他烷系或烯類等。丙烷加丁烷百分比的綜合超過60%,低于這個比例就不能稱為液化石油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準,外國的石油公司對液化石油氣比較講究,他們是隨季節的變化而調整丙烷和丁烷的配比。國產液化石油氣主要供給家庭使用,還沒有
考慮到工業需要高質量的要求,所以生產出來的液化石油氣丙烷、丁烷含量低且雜質多。
主要成分
液化石油氣是煉油廠在進行原油催化裂解與熱裂解時所得到的副產品。催化裂解氣的主要成份如下(%):氫氣5~6.甲烷10.乙烷3~5.乙烯3.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個碳原子以上的烴類5~12。
熱裂解氣的主要成份如下(%):氫氣12.甲烷5~7.乙烷5~7.乙烯16~18.丙烷0.5.丙烯7~8.丁烷0.2.丁烯4~5,含5個碳原子以上的烴類2~3。這些碳氫化合物都容易液化,將它們壓縮到只占原體積的1/250~l/33,貯存于耐高壓的鋼罐中,使用時擰開液化氣罐的閥門,可燃性的碳氫化合物氣體就會通過管道進入燃燒器。點燃后形成淡藍色火焰,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熱(發熱值約為92 100 kJ/m3-121 400 kJ/m3)。